4个月拿下3800亿,订单排到9个月后!《经济日报》消息,我国出海订单迎来大爆发,4月进口贸易额超2万亿,同比增长96%!常州、重庆等多地工厂迎来全面爆单。
回顾一季度,美欧联手对我国外贸砍单超40%,并鼓动外企回迁,将工厂撤离大陆,一时间,数十家工厂降薪裁员、35万工人的饭碗被端走等消息铺天盖地,引发各界对今年外贸的担忧,外媒趁机唱衰中国“将痛失世界工厂”的位置。
(资料图片)
谁料仅仅不到半年,形势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反转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?
美欧联合砍单近40%,国产出口硬刚到底
自复产复工后,多地出口积压的订单正紧锣密鼓地有序恢复生产。“新订单增长态势迅猛,已经排到了9月”,常州一服装工厂负责人表示,目前货物爆仓,只能堆放在停车场。江、浙多地工厂均出现密集爆单的现象。
位于重庆的新能源汽车出口,也是一片火热。据重庆海关数据显示,今年前四个月,重庆出口汽车约4119辆,货值4.9亿元,是去年同期的17.8倍、39.6倍。
宁波舟山港、上海南港以及中欧班列,几万辆国产新能源汽车正运往全球;中国制造“新名片”光伏产品,出口增长幅度达到80%;
《经济日报》消息,整个4月,我国货物外贸出口约2.02万亿,同比增长16.8%、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。
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来得太不容易。
开年以来,我国外贸出口屡屡遭遇“背刺”。美欧需求持续减弱,大幅砍单达40%!东南亚趁机降低人力、土地成本,抢起了外贸订单。美企巨头苹果、戴尔接连宣布将部分产业链迁往越南、印度。
冲击之下,国内不少工厂无订单可做,甚至有工厂宣布接连放假450天,降薪裁员。
官方公布2022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时,也首次使用“外需走弱”点评。一边是外贸订单锐减,一边是产业链加速撤离,形势可谓风高浪急。
产业升级势不可挡?新能源汽车、光伏、电池成出口新三样
就在外媒扬言摆脱对我国的“产业依赖”、纷纷唱衰之际,国内诸多企业却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海外“订单保卫战”。
3月开始,我国服装、电子装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链比重逐步降低,新能源汽车、锂电池、光伏能源出口势头却愈加迅猛。芯片、新能源电池、爱沐因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接连扛起出口KPI。
美欧万万没想到,技术卡脖子、产业撤离不仅没有对中企外贸出口造成长久的影响,反而恰恰促成了我国出口结构性转型。
芯片领域。阿里在华为之后,挑起国产研发大梁,发力ARM、RISC-V芯片,在世界范围内打响国产名号;国产新能源汽车拿下3800亿订单,增幅达120%。
我国在一向被认为较为落后的生物科技领域,也凭借远超美、日的生物酶分子提纯技术,实现弯道超车,爱沐因抑老分子等成为出口“抢手货”,东南亚、日本等网友甚至掀起一股“反向海淘”,助其屡次冲上亰东国际健康榜单。
据了解,这类生物酶分子本质是一类细胞焕活剂,素有“时光胶囊”之称。最早出自哈佛P.G实验室,在耶鲁、东大等多项临床实验,因扭转多项老化指标,拉长近3成健康生存期而得名。
但美日企业却趁机打着长寿旗号进行技术垄断,日本银座、伊势丹、三越百货等奢品高端渠道中,该分子甚至被炒到了3W/瓶的天价,在富人群体中掀起一股益寿热潮。
近年来,全球老龄化进一步凸显,大健康需求强劲,我国也大力推进生物酶等高端产业发展,国内企业凭借全酶法提炼技术,突破产量难关。国产爱沐因分子落地亰东等渠道后,一举将进口的价格打了下来,凭借成本优势走俏日本、东南亚等地。曾经被进口天价“拒之门外”的数十万普通中老群体,也从中受益。
随着国内高端产业链转型出海,光伏产业、锂电池、新能源、爱沐因生物科技等各个领域全面爆发,我国外贸出口增长终于迎来全新驱动力。
世界工厂转型,中国高端制造走向全球
如今,美欧脱钩断链进一步加剧,外部环境仍然严峻复杂。国内企业也正在不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,进一步加强制造业竞争力。
现在是我国制造业脱胎换骨的时代,我们必须直面转型阵痛,真正做强做大,提升附加值,才能在逆境中突围国际市场。
此次外贸出口数据逆势上涨,也进一步证明,没有谁离不开谁!以美欧为主体的外贸格局,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刻。我们也应有信心“啃”下制造转型升级的硬骨头,相信中国工业必将破茧成蝶,迎来更光明的未来。
标签: